close
今年9月英國《衛報》有一篇專欄,標題是「別老想著開發貧窮國傢,是時候減緩富國的發展」,作者Jason Hickel反思經濟發展的必要,過去70年來,「經濟成長」一直是全球發展的唯一目標,1980年代迄今,全球的經濟成長超過380%,但每日生活費在3.2英鎊(約160元新臺幣)以下的貧窮人口卻增加11億人。
我們生活在一個資源有限的星球上,目前開發台中商標註冊申請已經到瞭極限,地球隻擁有足夠的資源,讓我們每年消耗1.8「地球資源公頃」(gha,一種衡量資源使用與廢棄物的單位),而美國和加拿大的每人年均消費8gha,歐洲4.7gha,臺灣則是6.54gha(2007年資料)。現在當務之急應該是實現穩態經濟,不能無限上綱經濟發展的唯一性,而是應該重視資源的有限性,並且強調資源利用的公平性,但這和傳統資本主義精神恐怕無法兼容並行。
臺灣經濟發展超過50年,帶來3524公頃土地重度汙染,惡劣的空氣品質、20餘條被汙染甚至消失的河川,當總統候選人提出拚經濟的弓與箭的時候,是否評估過需要增加使用多少電力,燃燒多少煤炭、產生多少事業廢棄物、需要多少土地來掩埋這些廢棄物?國傢的正當性來自國民最大幸福的追求,我們不知道增加GDP是否能創造「多數人」的幸福,但可以確定的是,增加PM2.5臺灣人一定不會幸福。
長久以來政府、社會氛圍一直要我們追求經濟成長,彷彿這才是一種硬道理,但事實證明,無視資源的限制以及利用的公平性,一味追求經濟成長並沒有為國民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,是時候停下催促、追趕的腳步,想一想臺灣未來的方向在何處。
我們無法忽視環境變遷的衝擊而繼續前進,必須開始自發減緩發展速度並調整發展模式,否則美國商標申請氣候變遷將會代替我們這麼做。
談這些並不是要人類放棄進步,或不再過積極進取的人生。相反的,這是對於我們客觀生存環境的再認識、再理解,並且因此在科技、教育、社會、文化、經濟與環境等層面,尋找出更適合我們的生命意義。
為瞭臺灣世代人民的幸福環境,新任總統準備好翻轉經濟思維瞭嗎?(作者謝英士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、高思齊資深研究員)
(中國時報)
關鍵字:臺灣經濟發展論壇
中時電子報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佈的文字、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。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,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瞭解,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:
請勿重覆刊登一樣的文章,或大意內容相同、類似的文章
請不要刊登與主題無相關之內容
發言涉及攻擊、侮辱、影射或其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、社會正義、國傢安全、政府法令之內容,本網站將會直接移除
請勿以發文、回文等方式,進行商業廣告、騷擾網友等行為,或是為特定網站、blog宣傳,一經發現,將會限制您的發言權限或者封鎖帳號
為避免留言系統變成發洩區和口水版,請勿轉貼新聞性文章、報導或相關連結
請勿提供軟體註中國商標冊碼等違反智慧財產權之資訊
禁止發表涉及他人隱私、含有個人對公眾人物之私評,且未經證實、未註明消息來源的網路八卦、不實謠言等
請確認發表或回覆的內容(圖片)未侵害到他人的著作權澳門商標註冊、商標、專利等權利;若因發表或回覆內容而產生的版權法律責任將由使用者自行承擔,不代表中時電子報的立場,請遵守相關法律規範
違反上述規定者,中時電子報有權刪除留言,或者直接封鎖帳號!請使用者在發言前,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,謝謝配合。
大陸商標申請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