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時報【(執筆:賴至巧)】

台中沙鹿位在大肚山麓,原稱沙轆,最近幾年開發迅速,區內的清泉崗機場也升格為國際機場,眼看著自己家鄉電動床工廠醫院電動床推薦就要起飛,一群在地居民推動生態教育,復育大肚山原生植物,且持續監督開發對環境造成的衝擊,期盼沙鹿能永續發展。

復育薔薇 砌在地紅土

沙鹿由於交通便利,鄰近中部科學園區,產業與人口不斷移入,地方人士組成「大肚山學會」,帶領民眾從認識自己的家鄉為起點,進一步付諸行動。大肚山學會召集人吳金樹與學會成員賴純純在《中國時報》與正聲廣播電台合作的「新故鄉動員令」節目中,與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張瑞昌分享了他們的理念。

吳金樹是台中文山社區大學講師,兩年前號召志工與台中都會公園、各級學校合作,在沙鹿與西屯交界的台中都會公園復育小果薔薇、琉球薔薇、大肚山薔薇等多種台灣原生種植物,同時結合傳統文化活動,用在地特有紅土作成「紅土角」,砌出大肚山字樣的花垣,還搭出供給薔薇攀爬的牆面。吳金樹說,「大肚山擁有豐富的原生植物,但棲地遭到破壞,數量有減少的趨勢。」

吳金樹與社區居民長期關心大肚山周遭的環境議題。大肚山學會的前身是「大肚山學社」,同樣是吳金樹發起的團體,除了台中文山社區大學師生,也受到東海大學、弘光科技大學、靜宜大學、牛罵頭文化協進會的支持,後來吳金樹轉投入環境運動,而在去年年底另組學會,成員們每周聚會討論環境議題。

買潛力土地 以小搏大

沙鹿早期以發展旱作農業為主,後來則有機場和工業區進駐。大肚山因為位置和地形關係,吳金樹開玩笑說,「不少台中人對大肚山的印象是丟垃圾和屍體的地方」,但據300多年前清朝官員郁永河來台後寫下的《裨海紀遊》,記錄大肚山「林木如蝟毛,聯枝累葉」,足見昔日盛況。

實踐理念 ?a href="http://house93m.com/">電動看護床推薦矃⑴c抗爭

在台中文山社大上課的賴純純是沙鹿人,她說,「上過課,才發現大肚山之美!」很多學員都跟她一樣,原來對植物都一竅不通,但是現在卻能輕易說出生活中各種花花草草的名字。她說,來參加活動的有國中生,也有幼稚園小朋友,「孩子從小培養環境概念,對未來採取行動有很大的幫助。」

大肚山學會十多名成員經常自費舉辦活動,還集資在苗栗買下一小塊土地。吳金樹笑說,「我們的願望是買下一大片土地來保護台灣的環境」,買的這塊地雖小卻因為占據關鍵位置,可能影響周圍上百公頃的土地用途,有以小搏大的潛力。

學會多次將理念化作行動,2014年抗議企業侵入市府自然保留區,2015年也曾響應地方環團反對中科擴廠,當時有上千人遊行抗議。學會成員、文史工作者李安豐指出,抗爭不是每次都成功,「重點是讓居民的聲音被聽見」。他說,機場升格後會帶進馬路、旅館、餐廳等建設,「有些居民已經開始擔心會被二度遷村,我們的責任就是去了解,然後反應給政府。」

催生國家自然公園

吳金樹則說,「我不反對產業發展,但現在的作法太過向開發傾斜」。學會籌組過台灣自然公園論壇、大肚山自然學校,最近則是催生大肚山國家自然公園,希望將大肚山納入現在國有地和公有地的保護,還給台中一個乾淨的肺。吳金樹說,「這些都是手段而已,核心目標還是永續,我們要讓下一代好好生活。」

賴純純呼籲,關心環境議題的人很少,真正去抗爭的更少,「希望有更多人來參與活動,愛土地就從你腳下這塊開始。」

24DCC4917EDCE77C
arrow
arrow

    uzo451x8a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